1960 科學家開始研究微小的奈米粒子。  
1962

日本物理學家久保亮武發表了九保理論-量子限制理論,來解釋金屬奈米粒子的能量不連續。

 
1982 兩位科學家賓伊和勞爾發明了「掃描穿隧顯微鏡」,這項發明成為了通往奈米世界的通行證。
1984 德國科學家葛瑞特等人成功的製造出奈米顆粒。後來科學家將二氧化鈦的奈米顆粒加入陶瓷中,使陶瓷器不易破碎,這是奈米材料的第一次科學應用。
 
1985 美國的科學家史莫利和英國化學家科爾托發現了碳六十(巴克球)。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了兩種不明物質,其重量分別為碳原子的六十倍和七十倍,便稱這兩種不明物質為碳六十和碳七十。經過一再的實驗,推測碳六十的結構應該是圓球體。但是,卻沒有人想的出來六十個碳原子以什麼結構排列成一個圓形?直到科爾托在加拿大蒙特婁見到由美國建築師巴克明尼斯特.富勒以五角形和六角形設計而成的蒙特婁巨蛋體育館得靈感,才成功的解出碳六十的結構-碳六十像一顆足球,有二十個六邊形和十二個五邊形的面。科爾托為紀念此事以建築師巴克明尼斯特.富勒為碳六十正式命名,人們簡稱碳六十為(巴克球),並把這種中空的碳結構通稱為「碳簇」。

 

 


碳六十分子結構


蒙特婁體育館

1990 美國IBM研究中心的科學家伊格先生利用掃描穿隧式顯微鏡,成功地把相當微小的原子排列成「IBM」三個英文字,人類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排列原子了。
1991 日本科學家飯島澄男在合成碳六十時發現了「奈米碳管」。這種由碳原子排列而成的管子,是目前自然界中最細的管子,強度家又柔軟,又有極佳的電子特性,是很重要的奈米材料。
奈米碳管

1999 韓國三星公司製造出奈米碳管顯示器。  

(以上圖片來源:http://nano.nchc.org.tw/dictionary/c60.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