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課程
首頁 
簡介 
最新消息 
年度計劃 
訓練課程 
合唱音樂賞析 
藝文同好 
與師長有約 

 

 

〔兒童合唱基礎能力之培養〕  〔喉部發聲之解剖生理學〕

〔合唱與獨唱發聲方法之差異及兒童發聲問題〕  〔音準訓練〕  〔合唱八要〕

兒童合唱基礎能力之培養/陳學謙教授 『兒童合唱教學之研究』

  正確的發聲法為合唱最重要的基礎能力,廣義的說,發聲法包含了呼吸法共鳴法發聲等。

  一、正確呼吸方法之培養
  好的音色需要充足的呼吸,音量的強弱也需要呼吸來支配,呼吸對於樂句的連貫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一)指導兒童呼吸練習的方法
  1.慢吸慢呼法:從鼻子徐緩吸氣,以口將氣均勻以「ㄙ」音呼出。
  2.慢吸快呼法:從鼻子徐緩吸氣,吸滿後立刻把氣以「ㄙ」音全部呼出,此法用在某一音唱的特別強時使用。
  3.快吸慢呼法:最重要的一種呼吸法,即以最快速度盡力吸滿氣,再以「ㄙ」音將氣慢慢呼出,此法在合唱曲中應用的最多。
  4.配合簡單曲調做呼吸練習:以「ㄌㄨ」或「ㄚ」音唱簡單曲調,教師須留意兒童的呼吸方法是否正確,姿勢是否自然放鬆,雙肩不可往上聳高等問題,並隨時加以糾正與改進。
  (二)指導兒童呼吸練習應注意事項
  1.放鬆站立,兩腳稍開。
  2.雙手輕放腹部上,吸氣時可感覺到橫隔膜的擴大。
  3.雙肩不上聳,頭部自然打直,不可彎腰前傾,眼睛正視前方。
  4.吸氣時,腹部前面及兩側都有明顯的擴張現象。
  5.吸氣時,不可有雜音;呼氣時,以「ㄙ」音呼出。
  6.以「鼻」吸氣,以「口」呼出。

  二、正確共鳴方法之培養
  (一)共鳴的器官:歌唱最主要的共鳴器官是口腔和鼻腔。
  (二)指導兒童鼻腔共鳴的方法
  1.用「ㄇ」(M)或「ㄋ」(N)音練習
  2.用九十度敬禮動作唱「ㄇㄛ」(MO)音練習
  3.用哼唱法:做「ㄛ」口形輕唱,可去除喉嚨肌肉的緊張。

  三、正確發聲方法之培養
  用頭聲發聲,輕聲歌唱,向高音發展等三方面,同時留意兒童的口形及吸氣呼氣的運用與放鬆。
  (一)指導兒童練習發聲的方法
  1.以「ㄌㄨ」或「ㄨ」由高音輕聲練習並以頭聲發聲。
  2.以「ㄎㄨ」或「ㄎㄛ」練習起音,起音應平穩而俐落。

更多內容..請參照陳學謙教授著作『兒童合唱教學之研究』

一.喉部發聲之解剖生理學/陳光超醫師

   喉嚨是個非常小的器管,卻兼具了呼吸、吞嚥及發聲三種功能..

                                                    更多內容..

二.合唱與獨唱發聲方法之差異及兒童發聲問題/洪綺玲老師

   合唱注重合作的精神,絕對不需要特別突出的聲音..  更多內容..

三.音準訓練/陳雲紅老師

通常學生音唱不準一般可分成三個部份:

1.學生沒有音程觀念

2.學生缺乏和聲觀念

3.學生的聲樂基礎影響發聲            更多內容..

四.合唱八要/李抱忱教授

  合唱有八要。這八要裡我認為重要的是音高準確,因為音高若是不準確,四部唱的時候,和絃根本不和諧。這種合而不和的演出,聽著令人非常難過。有一次我到一個地方去演講,演講前先有該地管樂團參加節目。主持人陪我到會場去的時候先警告我,聽他們那管樂團,要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覺。我聽完之後沒覺得像他說的那麼毛骨悚然,主持人說,沒想到他們的管樂團在半年以內有這樣顯著的進步。合唱的時候,第一要注意音高的準確,千萬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隨便唱出一個聲音來就算交了差,否則真的會令人毛骨悚然!這個責 任在指揮的肩上,他不能放過一個音高不準確的音。合唱團的四部,若都能唱得音高準確,這剛僅僅及格。

  合唱第二最重要的是音質優美。每一個唱者不但要把音唱準,還要把他最好的音唱出來。沒有學過聲樂的人平常唱歌的時候,總使人聽著好像他不賣力氣似的。事實上他也真沒賣力氣,他沒有注意到他的呼吸,共鳴,母音形成等等技術上的問題,只是在那裡"信口開合"(恕我把一句成語改了一個字,是為了適合這裡的應用)。合唱團員也許沒都學過聲樂,但是指揮學過,所以他還要兼聲樂訓練的職務。即或在訓練的時候也要使每個團員都正襟危坐,以如履薄冰的警覺來把他最好的本領施展出來,慎重其事,聚精會神地唱。一個合唱團在音高及格之後,再把音質唱得優美,就由聽得過去的階段進入聽得入耳的階段,向前進了一大步。

  音高準確,音質優美之後,還要注意合唱的第三要就是音色調和。若是一個四十人的合唱團,每個人都僅僅注意自己聲音的優美,不注意自己的聲音同別人的聲音調和不調和,哇啦哇啦第一個人在那裡過唱歌的癮,結果就成為四十人同時獨唱。四十個無論多麼美的聲音在一起唱,若不注意調和彼此不同的音色,只在那裡同時獨唱,唱出來的效果絕不會好。合唱團的演出最忌諱單單聽得出某人的聲音。不管是鶴立雞群還是雞立鶴群,這種情形一定要避免。以後若有人用誇獎的語氣同你說:〞昨天晚上你在合唱團裡唱得真好聽。你的聲音我聽得很清楚。〞你應當說:〞勞駕,別挖苦我好不好?〞

  合唱第四要,是音量平均。所謂音量平均,並不是說每一部的音量都恰恰相等,用音量表都量不出分別來。音量平均指的是強部要強,弱部要弱,而且強到何種強度,弱到何種弱度才恰到好處。注意到這一點,主唱部自然就比伴唱部強了,聽眾也不必一定要伸著耳朵才能聽見主調了。同時,主調並不總在一部,而且即或伴唱部裡有時也有短樂句,小主題,需要強調。所以每部每人要隨時隨刻地注意聲量的平均,指揮更要在必要時用手勢來促進或調整音量的平均。我常和我的合唱團員說:〞伴唱部的人若聽不見主調,不是他們的聲音太大,就是主唱部的聲音太小。主唱部的人若聽不見伴唱各部,也是因為同樣兩種可能原因。只要能開始注意,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大半了。

  合唱第五要,是咬字清楚。咬字這個名詞本來是學戲曲的術語,意思是用反切法把字唱得準確清楚。用現在的術語說,就是要注意聲母和韻母的發音,使唱出來的字準確清楚。韻母是字音的本體,字音若只有韻母本體,說出來的話,又像沒牙的人說話似的,又是一大串糊里糊塗的聲音,像一條河似地川流不息,聽著不是「番音」就是「鳥語」,非常難懂。韻母加上聲母之後,這一大串糊里糊塗的聲音就被切成一段一段的有意義的聲音了。謂予不信,請把「我的老家在台南,我現在住在台北」這句話的聲母都取消,只剩下韻母,這樣的念一念:「喔痾熬鴉哀哀安,喔煙哀烏哀哀ㄟ」。字音既是這樣組成的,說話的時候要注意咬字,別人才能聽得懂我們的話。
  唱歌的時候因為在說話的自然旋律上另加上了一個音樂旋律,並且常有時候這兩個旋律並不完全相合,於是要十倍地注意咬字,才能使人懂我們所唱的歌詞。口在唱歌的時候要比說話的時候張得大些,韻母就聽清楚了;多用唇齒,於是聲母也聽清楚了。還有一點要注意,我們唱歌的時候,不僅為前排第一排的人唱,也為後排最後一排的人唱。我們若能記住這點,把目的地集中在後排最後一排,咬字方面就清楚多了。
  每人咬字清楚以後還不夠,還要統一發音。所謂統一發音就是全體根據一種方言的意思。用國語唱就用國語唱,用台語唱就用台語唱。指揮若忽略這方面的統一,「是不是」三個字唱出來的時候,很可能發出「是不是」「細不細」「似不似」三種不同的聲音來。這很影響聽眾的理解。比方說,決定用國語唱一個歌,而指揮的國語並不標準怎麼辦呢?指揮只要能注意咬字統一這一點,並且虛心,他可以請一位說標準國語的團員帶著大家練習歌詞的發音。
  至於「的」,「了」等語助詞的統一咬字問題,我擁護語言權威,音樂老前輩趙元任博士的主張。他在他三十多年前出版的「新詩歌集」裡「歌詞讀音」那一段曾說:「了」,「的」那些語助詞,在讀普通白話文的時候應該照普通語音讀作「勒」,「得」,在唱歌時,在短音上可以也就這末讀,但是要拉長的時候,還是唱「瞭」,「地」,似乎好一點。

  合唱第六要,是唱譜無誤。這包括語音的正確,表情正確和節奏正確。開始學唱一個歌的時候是注意正確最好的時候。這時候若不注意,錯誤就成了習慣。後來你可以不自覺的眼睛看著A,口裡唱出B,把 pp 唱成 ff ,把附點八分音符唱成八分音符。我在各地練習合唱團已經會的舊歌的時候,有時發現一些錯誤。有一次我指出一個很明顯的錯誤,不是印譜的錯誤,是唱錯了的錯誤。一位同學驚奇地說:「我們這樣唱了很久了!」我明白她的意思不是因為唱了這麼久就不必再改正了;她的意思是我們出了這麼久的錯誤,怎麼沒有發現呢?這就是因為在最初學歌的時候,沒有特別注意認譜的正確。學會了之後,再看譜就不是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地看了,而是一句一句地看了。

  合唱第七要,是背譜唱歌。唱歌時不能背著唱,有兩個大缺點。第一,聽眾的反應不會好。我們在舉行任何音樂會之前,一定要放進去相當的時間練習。等到我們認為我們準備的時候夠了,才好意思驚動觀眾來欣賞批評我們的表演。我們若是上台的時候,眼睛總是盯在譜上,目不斜視地在那兒「埋頭苦幹」,聽眾自然會覺得我們練習不夠。練習不夠的演出,對聽眾是不禮貌的。第二,演出的效果也一定不會好。指揮在演出的時候不能說話,只能用他那無言的手勢同你說話,用他那面部表情同你「眉來眼去」。你要是根本不看他,他怎能把他對於樂曲的解釋傳達給你呢?你怎能按著他的指揮有情感地唱出來呢?我在合唱團練習時常和團員說:「請多賞我幾眼!不是因為我值得你們看;是因為我的職務必須得到你們全體的注意。」我也常說:「要將譜記在頭裡,不要將頭埋在譜裡!」
  有很多人明明已將譜唱得爛熟,但是還是不看指揮。這是一個習慣,一個不好的習慣。指揮若能堅決地不讓團員看譜,可以很快地糾正這個壞習慣的。我並不是說演出的時候永遠不能看譜。歌曲若太長--比方說,唱一個二十分鐘的歌曲--團員可以看譜(當然還是能背著唱好)。不過最好能做到常看指揮,偶而看譜的程度,至少能做到邊看歌譜,邊看指揮的程度,用眼角看指揮的動作和程度,使指揮和團員之間的交通不至斷絕。至於背譜是誰的責任呢?多半是團員的責任。指揮只能時常強調背譜的重要,催促團員背譜;但背譜的實際工作卻要由團員去作。合唱練習的時間本來就不多,特別是業餘合唱團,不要讓背譜工作把大部分的練習時間都佔去了。團員最好能在兩次練習之間,茶餘飯後的時候,作這種背譜的工作。這樣,每次練習有很快的進步,團員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厚。

 

 

Copyright 2004 DaAn Music Teachers All rights reserved
tina.jones@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