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有知
殯葬由來
殯葬禁忌
殯葬功能
殯葬革新
殯葬功能 目前位置:地上有知>殯葬功能
  

生離死別,少有人願意去坦然面對,但總有一天每個人都將成為主角,必須面臨人生劇場謝幕的一刻。因此,當我們在面對自己親人的死亡時,我們自然會採取傳統禮俗來安頓我們親人的生死。喪禮包含的不只是對於生命的告別,也代表了家屬對亡者的思念。殯葬禮儀是代表親人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有其積極的意義和功能: 


表達哀思之情

當親人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從臨終前一直到喪禮結束為止,家屬啼、哭、拜、跪、披麻帶孝,為親人置水舖、沐浴、更衣、守靈……等,無不表示「哀思」之情。


表達報恩的方式

以事死如事生的精神,來表達到亡故親人之報恩。例如父母往生,從沐浴、更衣、小歛、大殮、奠祭、服喪、捧飯、超渡、誦經、守靈、擇吉穴而葬,皆是子女報恩和孝順之意。


悲傷輔導的功能

家中親長仙逝,若不好好處理哀傷的情緒,做好悲傷輔導的工作,對親人是非常難過的。殯葬斂的程序,其實就是一種悲傷遞減的工作。


喪禮是親人凝聚的場合

在工商業的社會,要見面談何容易,尤其上班地點遍佈各地,如果不是特別的場合,怎會促成大家的團聚。尤其是在喪禮時,人數比較會到齊,因為若不見最後一面,從此就沒有機會了。


喪禮是生死教育的場所

在喪禮中所表達的各種哀思、報恩、緬懷、感傷、簡明、莊重……等氣氛,都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參與喪禮的親友,更要注重服裝儀容、言行舉止,不喧鬧嘻笑、不打手機、不隨意走動,以表達對亡者的最後敬意。


喪禮宣示對社會的義務已結束

喪禮的舉辦,讓人了解,往生者對社會的義務已結束,所謂「一了百了」,世間名、利、財、食、睡,一切皆放手,「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

父母在世時應及時行孝

父母在世時應及時行孝。

喪禮代表走完人生最後旅程

喪禮代表走完人生最後旅程。

喪禮是代表與世人告別。

喪禮是代表與世人告別。

資料來源:
鄭志明(2007)。殯葬文化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出版。
圖片來源:
台灣殯葬資訊網http://sycy.com.tw/Detail.php?LevelNo=234
龍毅禮儀有限公司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