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有知
殯葬由來
殯葬禁忌
殯葬功能
殯葬革新
殯葬革新 目前位置:地上有知>殯葬革新

 

台北市第二殯儀館館長林書勝長期觀察台灣社會的喪禮,他認為殯葬文化在台灣已經根深柢固,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作出適時的調整,已經是一種必然趨勢。死是人生另一段旅程的開始,不要拘泥外在鋪張的形式,親友們致上最高的祝福,陪我們最愛的親人走上人生最後一段路,才是對往生者以及自己最好的方式。


宜於斷氣後移舖

以人道立場而言,未斷氣前移舖,對於病重垂危者的身體、精神,可謂變相的虐待。因病人在臨終前,身體衰弱,此時移舖,勢必加深其痛苦與病情,無異加速其死亡,故應加強宣導,儘量讓病者在床上安息,以減輕其痛苦。


革除逝於外者不得運回家中之陋俗

病人住院治療,並非斷絕生望,而家屬唯恐患者猝逝,遂提前辦理出院,致病者不能有適當醫療,因此加速病情惡化,導致不治者。


革除以擴音器誦經的陋俗

部份地區於病人斷氣後,或亡者入殮時,多有開魂路的習慣,必僱用道士誦經作法事,使用擴音器,雖在深夜,喧囂不已,鄰人不堪其擾,卻不便干涉,應宣導勿使用擴音器,使公共安寧得以維持。


所謂 [忌中]一詞應避免使用

目前通行習俗,凡家中長輩或父母逝世者,每每以白紙書﹝忌中﹞二字貼於門上,這是日本習俗所流傳下來的。而我國的習俗,遇父、母喪,則書[嚴制]、[慈制],未見有稱[忌中]者,父母尚存,而子女逝世時應用[喪中]二字。


送殯花車宜加限制

送殯花車太多,導致交通阻塞,縱然動員大批警力,仍無法維持秩序。


停柩 (俗稱打桶) 時間宜縮短

台灣氣候炎熱,尤以南部為甚。入殮之後停柩過久,勢必引起變化,無論都市鄉村,皆對衛生有害無益。故最好縮短停柩時間。


倡導火化進塔

火葬盛行於佛教徒,新式火化方式費用低廉,儀式莊嚴,簡單而隆重,有益環境清潔衛生,不需浪費土地,免除作墳及看風水,減少停柩時間。火化後供奉納骨堂(塔)內,定時誦經,可達慎終追遠之道,值得提倡。


奠禮應莊嚴肅穆

家眷不宜在奠禮進行中嚎啕大哭,以致影響奠禮的秩序。奠弔時,應肅穆靜默,故奠禮進行當中不論任何人(包括賓客、葬儀工作人員、樂師等),不可聊天、走動、吸煙,以表示對逝者之尊敬。

館長說明近幾年殯葬文化的革新

館長說明近幾年殯葬文化的革新。

聯合海葬簡化奠祭流程並節省喪葬費

聯合海葬簡化奠祭流程並節省喪葬費。

館內設備為治喪民眾節省不少治喪開支

館內設備為治喪民眾節省不少治喪開支

資料來源:
台北市殯葬管理處、訪問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林書勝館長
圖片來源: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研究團隊拍攝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