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廢料問題】 |
認識核廢料
核廢料可分為高放射性廢料與低放射性廢料兩種。高放射性核廢料的產生原因,是由核燃料中易於分裂的鈾235,經由反應完後所得。低放射性廢料係受放射性污染的廢棄物如衣物、紙類、手套等,此類核廢料之處理在經過焚化壓縮固化後,裝進大型金屬罐,以便在淺地層中掩埋。 |
台灣的核電廠只要有運轉的一天就會產生核廢料
以台灣3座核電廠,6個機組,總發電容量5144百萬瓦估計,每年用過燃料約有150噸(約57立方公尺), 而低中強度核廢料約有1萬5千桶(每桶55加侖)產生。以每個電廠的30年壽命估計,總計屆時所有核電廠皆停止運轉時,台灣將有4千5百噸用過燃料,45萬桶低中強度核廢料;再加上除役所產生的廢料,其數量估計約等於運轉30年所產生的數量。也就是說,我們總計將有用過燃料(或高強度廢料)約9千噸,低中強度核廢料也高達90萬桶(是蘭嶼容量的九倍)。目前台電暫時將用過燃料貯存於核電廠地下貯池,低中強度核廢料亦暫時貯存於蘭嶼及現有三個核電廠廠區內的臨時倉庫(核二廠臨時倉庫預計放4萬桶)。如此數量的核廢料年年增加,將對暫時貯存之空間造成壓力,並逼使台電尋求最終處置的辦法。 |
核一廠區內興建了用過核燃料乾式貯存場。
|
核一廠位在北海岸的小漁村。
|
用過燃料棒,即將存放在這裡,引發居民與反核團體的擔憂。
|
|
目前台灣仍未解決核廢料最終處置場 |
台灣大學海洋系教授楊肇岳指出,蘭嶼現在貯藏的核廢料近 10 萬個 55 加侖的汽油桶,後來經過蘭嶼強力抗議,現已不再送廢料到蘭嶼,而是放在各自的廠區內,問題是廠區是用來發電,已是輻射污染區,再存放廢料無異污染加污染。國內處理核廢料會把廢料放在鋼桶內,但廠區的中子會讓鋼桶的鈷五十九活化成可以致命的鈷六十,再與核廢料的鈷六十加起來,最後是加強整體的輻射強度,所以把核廢料放在廠區是件極危險的事情。核廢料不要放在廠區,要放在哪呢?各國處理核廢料不是埋藏在陸地下就是埋在海底,因為輻射線有害人體,所以當然是埋得愈遠、愈底層對人類來說是愈安全,低階放射線要監測 300 年才可以確定其安全穩定性,可是台灣有些核廢料是屬於高階放射線,就算監測 300 年也沒用,因為毒性是一點也不會衰退。 |
美國「育加山核廢場」失敗,因育加山下方蘊含水氣,封存容器遭到腐蝕。
|
核廢料暫時貯存於蘭嶼及3座核電廠的倉庫,但各處都已爆滿。
|
核廢桶沒有善加處理,將導致核廢桶毀損,輻射外洩風險大增。
|
|
核廢料產生的危害 |
核廢料會一直存在,如果保存不好,一外洩就會化成灰塵,人體可能會因為呼吸而受到感染,或者是透過吃有毒性的魚體而受感染。一旦污染傳開,都會無孔不入地觸及到人體。對人體傷害的程度也視接觸量的多寡,最嚴重如果觸及到燃料棒,只需8秒,人就會死亡,而慢慢接觸的話,這些毒性會一一地侵蝕人體細胞,引發癌症。除了得到癌症外,因為基因被破壞,還會遺禍下一代。至於處理核廢料的成本,原能會放射性物料管理局長邱太銘表示,核一、二、三廠的總處理費用約 1,600 億元,這些費用由用電民眾共同負擔,台電從每度電中抽 0.17 元,成立一個基金會由經濟部統籌管理,目前已有 1,200 億元,每年以 100 億元的速度增加。
|
核廢料儲存需謹慎,否則有輻射外洩。
|
核廢料固化裝桶。
|
量測輻射劑量是否符合規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