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館ㄟ緣由 民俗館ㄟ藏寶圖 古早味vs現代味 民俗猜猜樂 相關藏寶地民俗搜寶小隊

你們知道嗎?在我們的學校內,也就是座落於台北市大安區的大安國小,有間民俗館喔!
那為何大安國小會有民俗館呢?它是在什麼機緣下興建的?又為何會興建?這種種的問題,就讓我們來問問當時的推動者,也就是於民國八十年初任職於大安國小的林樹根校長,為我們解開這神秘的面紗吧!
 
猜猜他是誰?
(民俗館的幕後推手--林樹根校長)

建館構想


當初之所以會建置民俗館,主要的原因有三點:

(1)原本已有建置民俗教室的經驗
來大安國小當校長前,我曾在台北市龍山國小當任教務主任,當時協助學校興建民俗教室,還自編了一套鄉土教材,書名為我家在艋舺,因此已具備籌辦民俗教室的經驗,還記得當民俗教室建置完成後,附近的五常國中也常常至校參觀。

(2)讓學生了解大安區社會文化的演變
民國八十一年二月一日我調到大安國小當任校長,有感於下內埔(大安區舊地名)這個地區昔日是以農業發展為主,以往從校園一眼望去除了舟山路之外皆是農田,附近的居民主要皆以務農為生,現在此地已經開發,看不到從前的景色,因此希望透過具體教材的展示,使大家深切體認鄉土文化的內涵,讓大家飲水思源,緬懷先賢遺澤,進而光大固有文化資產,並激發兒童愛鄉愛國的情操

(3)教育界開始提倡鄉土教育
在民國七十一年教育局開始提倡鄉土教育,為了配合教育政策,因此希望能發展大安國小鄉土文化的相關教材。

籌劃與建館時間

民國八十二年調到大安後,因為有這個構想,所以請當時的教務主任邱明義先撰寫一份募集民俗古物的文稿,並發放給學生請學生帶回詢問家長是否能提供民俗物品,以利於學校興建民俗教室,發展鄉土教學之用。民國八十三年,將興建民俗教室編入年度預算裡,民國八十四年,預算通過即開始興建,但可惜尚未看其興建完成就退休。
民俗古物之收集與陳設

當初的收集構想,主要與前人有關之食、衣、住、行、育、樂之器具為方向,收集的方式主要是當時學校學生家長的嚮應,以及當時里長兼家長會長張枝証先生大力支持學校興建民俗館,另外當時六年級學年主任羅瑞純老師的熱烈參與,羅老師甚至遠從新竹的家鄉搬一大卡車的民俗古物,提供給學校;另外還有委請當時的家長委員林東益先生,進行室內空間陳列與動向之規劃,才得以完成此工程。
宗旨目的與展望

建置民俗館的宗旨目的與展望主要是因為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可是卻在科技發達的洪流中被衝擊,因而漸漸式微,為了讓年輕一代的人瞭解古早的傳統生活,保存及發揚中華固有文化,我希望透過建立民俗館,以呈現大安區以往的生活型態,讓師生皆有機會接觸到民俗文物之美!因為傳統生活與傳統工藝文物,不僅具有文化價值,也是陪伴許多人長大的兒時回憶。在現今科技發達的年代裡,新世代的人幾乎已經遺忘了前人的生活是如何艱辛與不便,因此,我希望藉由民俗館的建置,喚起學生對傳統生活的瞭解,讓學生認識當時所使用的器具或是生活習俗,以了解前人辛勤的開墾與生活之歷程!

[首頁][民俗館ㄟ緣由][民俗館ㄟ藏寶圖][古早味vs.現代味]
[民俗猜猜樂][民俗諺語篇][民俗影像區][相關藏寶地][民俗搜寶小隊]

著作權(c) 2004 台北市大安區大安國小。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