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明鄭時期的開發

時代相關人物介紹

鄭成功
施琅
寧靖王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森,福建南安人。明隆武帝曾賜姓朱,名成功,因此後人多以「國姓爺」或
「鄭成功」加以稱呼。

  鄭成功父親鄭芝龍早年浪跡四海,亦商亦盜,當他旅居日本平戶時,與當地女子田川氏
結婚,生下鄭成功。七歲時,鄭成功從日本返回中國,開始接受儒家教育。二十一歲那年,
清軍入關,明朝滅亡,隨之而來的是父親降清,生母受辱自殺的變故。鄭成功遭受空前未有
的打擊,跑到孔廟,燒毀儒服,以孤臣孽子自況,下定決心棄文從武,反清復明。

  從明永曆元年(1647)到永曆十三年間,鄭成功在福建一帶組織義軍,連絡反清勢力,與清
廷做殊死戰。清人視他為眼中釘,用盡方法,包括逼迫鄭芝龍以親情向他招降,但鄭成功基
於民族大義,堅予回絕,並且率軍攻打南京,最後卻因戰略失策,不幸敗戰而回。

  鄭成功南歸後,開始籌劃攻佔台灣做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經由通譯何斌的穿針引線,
鄭成功於永曆十五年率軍渡海征台,熬戰九個月之後,終於收復台灣。

  鄭成功進駐台灣之後,便開始著手建設台灣,除設立官署,清查日籍外,還下令屯田,
允許官兵圈地成家,並招募大陸沿海居民來台開墾。

  但在收復台灣後不到半年,鄭成功便於永曆十六年五月八日因病逝世,但在他的努力規
劃之下,一個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漢人社會架構已在台灣隱然成形。

施琅

        施郎,字尊侯,號琢公,晉江人。投降滿清後,改名施琅,其實一開始他原屬於成功的
部下,可是後來兩人因互相猜忌,反而導致他的反叛,後來成功進一步殺死了施郎的父親及
弟弟,不但沒有打擊了其意念,反而促使他引清兵入台,滅了鄭氏的勢力。
       
        康熙二十二年, 永曆三十七年 ( 西元 1683 年 ),清廷派水師提督施琅率舟師兩萬,自銅
山出發直逼馬公及八罩島,連陷虎井,及桶盤等,守將劉國軒逃回台南,有人建議鄭克塽在
失去澎湖後台灣必不久保,不如率大小戰船,直下取呂宋島,作為復明的基業,可惜他缺乏
其父祖的雄心壯志,後來不但未經激烈的戰鬥,反而命守將劉國軒率軍隊前去澎湖投降。 施
琅力陳台灣與澎湖的重要性,大學士李雷又從中斡旋,這才決定設立官府,派置駐軍。並且
康熙皇帝為感媽祖庇佑的神恩,加封媽祖為天后,並將鄭氏政權的宮室,改為天后宮,如此
一來不但掌握了澎湖人的信仰,以便統治,一方面又將鄭氏的政權加以打壓,完成清廷對澎
湖的統治。

        在當時似是小事,於後世卻有莫大影響。當年施琅若不力爭,清廷平服鄭氏後即放棄台
灣,將全台軍民盡數遷入內地,則荷蘭人勢必重來,台灣從此不屬於中國版圖。

        因此其時雖有人指施琅為漢奸,但於中華民族而言,其力排棄台之議,保全此一大片士
地於中國版圖,功勞也可說極大。施琅曾奏減台灣地租田賦,康熙從其議,頗有惠於全台百
姓,後有部屬為其建施公祠,以資紀念。

陳永華

        陳永華,字復甫,福建同安人。有睿智,深知安邦定國的道理,明亡時,棄文從武,加
入反清陣營,鄭成功父子都對他十分尊敬,並且加以重用,鄭經並請他出任相當於宰相的諮
議參軍職務,事無大小都要先行請教才付諸實行,並令其擔當起經營台灣的重責大任。

  陳永華建設台灣,親往各地教軍屯田,儲備糧食;教民煮糖晒鹽,以利民生;教匠燒磚
,改善民居;同時劃定行政區域,勵行里甲互保,使民眾安居樂業。在人民生活物資已不虞
匱乏之際,陳永華又建議鄭經興建台灣首座孔廟,將勵教化,同時規劃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
來培育,拔擢人才。

  永曆三十四年,鄭經軍事失利,從大陸撤退,陳永華因自慚護駕西征無效,而鬱悶不樂
,加上感染流行病,不久竟病逝,軍民聞訊,無不痛哭失聲。

  陳永華死後,葬在今台南縣柳營鄉,後來清朝把他的骸骨遷葬回泉州,現存的僅是空塚
。乾隆十五年,臺南居民假借祭祀廣澤尊王的名義,在孔廟附近建了一座祭祀他的廟宇,即
今日府前路上的永華宮。

  據說陳永華曾化名為陳近南,以玄天上帝信仰為掩護,成立天地會這一秘密組織,從事
反清復明的行動,不過此乃民間傳說,尚無考據。


寧靖王與五妃


        寧靖王本名朱術桂。明永曆十八年(1664),明皇室已經傾覆,宗室們四處流離失所,寧靖
王便帶著原配羅妃與五位姬妾渡海來台,居住在鄭經為其營造的王府(即今大天后宮)中。

   永曆三十四年,鄭經去世,明鄭朝政開始動搖不安。永曆三十七年六月,清軍破澎湖,
即將大舉攻台。寧靖王得知監國鄭克塽準備議降,為免敵前受辱,決心一死殉國。

  他召來與他多年朝夕相伴的五位姬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和荷姐,與之訣別,並
告訴她們可以改嫁或出家,以自尋生計。不料五位姬妾竟齊聲痛哭說:「殿下既能全節,妾
等甯甘失身?王生俱生,王死俱死」說完,五人即冠笄披服,從容自縊而死。

  寧靖王親自為她們殮殯,並將她們葬於城南的魁斗山,然後派人將寧靖王印信交給鄭克
塽,接著拜辭天地祖宗,一一和前來哭別的村民答禮。一切事畢,寧靖王在王府大堂寫下絕
命詩:「艱辛避海外,總為幾莖髮,於今事畢矣,祖宗應容納」後,即懸樑而亡,義、靈兩
侍官亦從死於旁。

  其後,人們將寧靖王遺體與元配羅妃合葬一處(今高雄縣湖內鄉),兩從死侍官則伴隨
五妃同葬於魁斗山,即五妃墓旁的義靈君祠。

按這!台灣演義史整部告訴你!

TOP↑


 

大安國小 大安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