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台灣在這裡

一.台灣的形成

[陸海板塊碰撞 ]

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洋板塊碰撞, 使台灣島不斷上升

因此台灣多山脈,
地形
崎嶇

二.「臺灣」的由來

太平洋的西岸,中國的東方,有一座島嶼。她的名字叫「臺灣」。
「臺灣」,這個現在大家很熟悉,很親切的名稱,來歷是很曲折的。


 

  中國古書提到東海外有一些島嶼,因為缺乏實地考察,都類似海上仙山的虛無飄渺之境;中國古地圖所展現的地理知識,不是空白,就是錯謬。

  中國古文獻雖有「夷洲」、「琉球」的說法,然而是指今天的沖繩或是臺灣,學者意見仍不一致。總之,直到明代(1368-1644) ,中國對臺灣的認識還相當模糊,視作外國,當然談不上統治。

  長久以來隱藏在蒼茫大海中的臺灣,其引起世人的注意是晚到十六世紀的事。那時西方人東來,接著包含中國在內的各種外來的勢力相繼介入,遂形塑這個島嶼的命運,將她推上世界舞台。 十五世紀後期,歐洲開始大航海的時代。葡萄牙搶佔先機,首先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找到通往東方的航線,十六世紀,到達中國,以澳門為根據地,往來於日本與印度之間,經營海上國際貿易。

  1542年,葡萄牙人在一次航往日本的途中,經過一座地圖上不存在的島嶼,船上的水手遠望島上蒼鬱的森林,忍不住驚呼“Ilha Formosa”意思是美麗之島。這個島嶼在西方世界就被標記為FORMOSA(福爾摩沙) ,這就是今天的臺灣。

  雖然如此,這個島嶼的形狀和大小,還不清楚。 十六世紀末和十七世紀初,歐洲出版的澎湖島及福爾摩沙海島圖,東亞地圖多把她畫成大小分離的島嶼,分別稱做「小琉球」,和「福爾摩沙島」。

  正確的臺灣輪廓地圖,今知最早者應該是1625年荷蘭出版的,稱做Packan (北港)。可見臺灣全島,除「福爾摩沙」一名外,歐洲人也稱做「北港」。

   那麼我們現在的註冊標誌「臺灣」是怎麼來的呢?它原來只是今日臺南市安平一帶的小地名而已,有人認為源自這裡原住民西拉雅族的稱呼。

  安平原是臺南外海一連串沙洲的一座,臺灣人稱做鯤身,西邊面向臺灣海峽,東邊與內陸隔著台江內海遙遙相對。但這裡是外人最早接觸臺灣的地方,有福建來的中 國人,有北方來的日本人,也有西洋來的荷蘭 人,大概這樣,這個小地名就被作為全島的代號了。明末文獻寫作「大員」、「臺員」、「大圓」、「大灣」或「臺灣」,都是Tayouan閩南音的不同書寫而已。

 

台灣的位置

  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台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疏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 台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台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地殼不穩,是一個多震的地區。

 

台灣海峽

  台灣海峽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浬,寬約70至221海浬,平均寬度約108海浬,是中國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隻從這裡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隻也從這裡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隻—般也經過這裡。 

 

台灣的島嶼

  台灣省包括台灣本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澎湖列島64個島嶼,其中台灣本島面積為35873平方公里。加上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總面積為36188平方公里。

 

台灣的山脈

  台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佔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台灣山系多東北--
西南
走向,位於台灣島中部偏東位置,形成本島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徵。台灣島有五大山脈、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別是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台東山脈,宜蘭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和台東縱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

 

台灣的氣候

  台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島中部,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C,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給河流發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獨流入海的大小河川多達608條,且水勢湍急,多瀑布,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中長度超過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濁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甲)、馬溪(116.8公里)。

 

台灣的農業

  台灣農耕面積約佔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盛產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主要經濟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種超過90種,栽種面積僅次於稻穀。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種類繁多。花卉產值也相當可觀。

 

台灣的森林

  台灣森林面積約佔全境面積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義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區,木材儲量多達3.26億立方米,樹木種類近4000種,其中尤以台灣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木材聞名於世,樟樹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腦和樟油產量約佔世界總量的70%。

 

台灣的漁業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達l600公里。因地處寒暖流交界,漁業資源豐富。東部沿海陡峭水深,漁期終年不絕;西部海底為大陸棚的延伸,較為平坦,底棲魚和貝類豐富、近海漁業、養殖業都比較發達。遠洋漁業也較發達。 

 

台灣的資源

  台灣除有豐富的水力、森林、漁業資源外,其他自然資源有限,自產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氣,金、銀、銅、鐵等。金屬礦產也較少,主要儲藏於北部火山岩地區及中央山脈。

 

台灣的人口

  據2002年8月統計, 台灣省人口為2240多萬人,加上金門、馬祖人口、總數約為2248萬多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約為5。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東部人口僅佔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約為620人,台北市的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萬多人。

 

台灣的種族

  台灣居民中,漢族佔總人口的98%;少數民族佔約2%,約43萬人。根據語言、風俗的不同,台灣少數民族分為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鄒、雅美、邵族、葛瑪蘭和賽夏等11族,分居全省各地。

 

台灣的行政區

  在行政區劃上,台灣省轄基隆、新竹、台中、嘉義、台南5個省轄市,台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澎湖16個縣。台灣於1967年將台北市、於1979年將高雄市定為“行政院院轄市”。

 

課外補充資源

台灣土地故事    王執明

大安國小 大安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