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首頁 
篇名 
撰稿 
宗教 
天主教 
基督教 
佛教 
道教 
伊斯蘭教 回教 
介紹書籍網站 

 道教

歷史簡介

  道教的歷史根源,起始於西元前六世紀中國哲學家老子的道家思想,隨著年代的演變,才變成兩種流派,一為人文學派的道家思想,一為現代人所祭拜的道教。道教以老子、莊子以及其他道家著作為思想基礎,並吸收了陰陽家、神仙家及周易的精神資源,在東漢末年(西元2世紀)形成宗教。道教在歷史上有許多的宗派,東漢時代(西元25 - 220)有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的天師道,與受《太平經》啟發的太平道在民間活躍。南北朝時(5世紀初-6世紀末)則有上清與靈寶派:上清派崇信《大洞真經》和《黃庭經》,以存思服氣為主要修行之法;靈寶則奉《靈寶經》為要典,較重齋儀、符籙科教與功德修養。宋元時期(10世紀初-14世紀末)更有正一、全真、大道等的勢力興起:正一派奉天師道張道陵後嗣為首領,以《正一經》為典,主要法術為畫符唸咒以祈福禳災;全真派則以清靜無為、性命修煉為法,出家潛修以成仙證道,具有豐富的教義教制體系;大道,即真大道教,以《道德經》為宗旨,發展出通俗之倫理信條,教人實踐道德規矩,同時也為人祈禱治病,驅役鬼神。但時至今日,較具影響力的教派是正一教和全真教。除此之外,還有不斷出現的民間形式道教。

經典教義

道藏 ~
「道藏」是一部道教經書合輯,收錄大批重要的道教經卷、學術論述,以及史料文
獻。現存的中文版本是「正統道藏」,於明代西元14441445年時分次編印完成。
「道藏」之篇卷數量逾千,包含經文與靈修的訓練綱要,被視為道教依據,並歷經
多次傳抄、繕寫、背誦以及修行演練。經卷文字則逐漸演變為現存的神明、修持誦
唸之誥訣以及通往極樂世界的途徑。
老子、莊子、文子以及列子分別撰寫的道德經、南華經、沖虛真經及文始真經四部
道教基本重要典籍,奠定了道家哲學思想的礎石,而清靜經與度人經為自我修練的
引導綱目,亦廣被傳誦。

周易 ~
較為人所熟知的周易(易經),為道教之占卜用經書,記載有五行八卦內容。金、木、
水、火、土是為五行,認為世界分屬於這些相互關連的元素;人體也可與五行對應:
「金」主西與肺臟,「木」主東與肝臟,「水」主北與腎臟,「火」主南與心臟,
「土」主中與脾臟。此外,五行與世界的呼應亦可見諸於顏色、季節、情緒、感官
、以及精神力量之中。
八卦由八個卦象組成:天()、地()、水()、火()、雷()、風()、山()
()。這些卦象皆由三條一組的線段表示,整線為陽,斷線為陰,八卦本身亦可
再分為六十四重卦。經長時間的演繹,八卦已成為宇宙、社會以及心理學上的向量
,被應用於占卜、風水以及道教的儀式之中。

 節慶儀式

三月媽祖生 ~
媽祖為中國沿海各省的主要信仰之一,被奉為守護航海平安的女神。相傳媽祖是北
宋福建興化府人,生於三月23日,自幼聰敏,後得道傳法,修得一身通靈驅魔的能
力,並在收服千里眼和順風耳之後成仙。從此媽祖經常協助海上遭遇船難的船隻平
安歸來,於是便成為閩南沿海居民的守護神。17世紀,隨著閩南地區移民到台灣來
,為感謝媽祖的護佑,便在台灣沿海一帶建立廟宇,供信徒祭拜。農曆三月是媽祖
聖誕的日子,俗稱「媽祖生」。近年來,台灣與大陸沿海地區的媽祖慶典更是交流
頻繁。台灣從南到北,除了各地媽祖廟的慶典外,還有數個香火鼎盛的媽祖廟也舉
行大型的祭典,並配合進香與遶境活動,儼然形成一個年度性的國家節慶。
例如大甲媽祖進香,進香隊伍須徒步遶境中部沿海四個鄉鎮八天七夜;北港媽祖遶
境,則有陣頭、神教、花車及眾多的信徒跟拜;澎湖媽祖廟也在每年舉辦媽祖巡海
的慶典儀式。

七月中元普渡 ~
中元節即是中元普渡的節日,現在的信徒會在每年的農曆七月15日這一天,準備食
物來祭拜已死去的各路孤魂野鬼。其實,中元普渡就字面上的含義,主要融合了道
教與佛教的教義在裡面,道教徒稱為中元節,佛教徒則稱之為盂蘭盆節。
就道教而言,中元節起源於三官的崇拜,即天官、地官、水官,後人稱之為三官大
帝,三官都要監督人間的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管地府,即各路鬼魂。所以這
一天,孤魂野鬼都會離開冥界,接受地官的判定,道中人除設醮為地官慶賀誕辰,
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及早升天。
盂蘭盆節,起源自佛經中目蓮救母的故事。相傳目蓮為佛陀的弟子,為了救他已死
去的母親能夠不再受地獄肌餓拷打之苦,於是拜如來世尊為師,並舖設49天的道場
後,才讓他的母親得以升天。信徒從此更演變成解救在地獄裡受苦的鬼魂之名,來
祭祀並迎接這天的到來

[首頁][篇名][撰稿][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 回教][介紹書籍網站]